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起步网
掌握一手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小学生作文 > 读后感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 正文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2020-12-18   浏览数: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理解等高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理解等高线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等高线形成原理和性质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教学难点:等高线的形成原理和性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实践探索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以嵩山最高峰----峻极峰的高度究竟是1491.73米,还是1140米引入海拔和相对高度。
  探究活动:根据课本P24页图1.35讨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学生回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高度叫做相对高度。
  教师提示:对比二者差异在于参照物不同。
  展示姚明与李连杰的合照,两人的身高差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学生回答:相对高度
  请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例子,用于进一步区分这两个名词。
  海拔在图上如何表示?展示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的过程提问什么是等高线?
  学生回答: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活动:学生根据课件展示步骤,分小组利用学生课前制作的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总结绘制过程,启发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相邻两条等高线差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都相差10米。
  教师:这就是等高距,每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只有一个等高距。
  在山体素描图上认识山峰、山脊、山谷,观察素描图上的陡坡与缓坡在地形图上如何反映。
  学生回答: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讨论: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学生回答: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教师启发:闭合的等高线就是山峰吗?
  学生回答:还要满足数值变化特点
  对比山峰和盆地等高线。
  学生回答: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让学生绘制山脊和山谷,同桌之间相互辨认。
  教师启发:如果坡度越来越陡,等高线会越来越密,当等高线重合时就是陡崖。
  课堂练习题:1.判断山体不同部位名称.2.哪里可能会有河流?哪里适合攀岩?
  3.上山路线选择
  学生谈收获:

名校免费试听

环球网校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校

医学网校

简单学习网

自考网校

频道最新更新 点击量排行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