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母鸡》观看感悟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歌颂母爱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前后变化,文章前半部分先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因为它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与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徐洁涵老师抓住本课中作者的情感路线,由“一向讨厌”到“不敢讨厌”的心理变化,揭示本文的主旨。本堂课结构严谨清晰,层次突出,突出了以学生为本,以读文本的教学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出层次,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徐老师指出过渡语的作用,承上启下,进行转折。在找出上下两个部分的中心句: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通过这样一种对学法的指导,以后对于相同类似的课文,学生便能自己进行语文教学的学习,提高学生品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二、在品读、对比中品味母爱。
徐老师先让学生找一找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再找一找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往往能达到预想得不到的效果,促成精彩的生成。当教学“它负责、慈爱、勇敢……,就是一位英雄”,这个句子教学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在生活中你的母亲有没有负责、慈爱等等的时候。当学生讲到“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个句子时,当学生体会到这位鸡母亲的勇敢时,徐老师并没有点到为止,而是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同学们细细想想,这位勇敢的鸡母亲在没有孵出一群小鸡雏,未成为鸡母亲之前,它对大公鸡持什么态度呀?学生很快从第一段找到了答案——它永远不反抗大公鸡。这只永远不反抗大公鸡的母鸡成为一群小鸡雏的母亲后,变得如此勇敢,此时你又读懂什么?是一股什么力量让这只欺软怕硬的母鸡变得如此勇敢起来?〔母爱的力量〕可见母爱是多么伟大呀!
三、比较《母鸡》和《猫》两篇文章的写法特点。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中的许多地方值得我去细细咀嚼,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