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教学主题: 《河流一》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教材分析 1.外流河与内流河 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 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 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米以上的河流约1 500条。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河流在我国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从大兴安岭中南段的西麓起,沿东北一西南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彦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直到中国西端的国境,为中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在此线以东、以南,都是外流河,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此线以西、以北,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以外,均属于内流河。外流河区域即外流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2070,其中流入太平洋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2070,流人印度洋的占6.4%,流人北冰洋的占0.6070;内流河区域即内流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8%0 2.水文要素 河流的水文要素,可大致概括为“水、流、汛、沙、冰”。水位,是在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自由水面,以相对于特定基准而的高程来表示高低;流量,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横断面的水量,一般用米3/秒表示,也可以用全年、全季、全月流出来的总水量表示;汛期,河流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时性的水位上涨时期;含沙量,水体的单位体积内所含悬浮的泥沙重量,单位通常以千克/米3计算。结冰期,冬季气温下降,我国淮河以北的河流普遍有结冰现象,越往北方冰期越长,冰层越厚,淮河和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二、 教学目标 1 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2. 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重点: 读图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 评价设计 课堂上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读图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改变的对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激励他们的合作意识。对于课堂上态度积极的同学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的知识检测是对本节课的总体检测合格率力争达到90%。 四、教学过程
五、本课小结 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理念。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