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的思维路径
唐团伟
图文转换是中招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因其与现实生活的情景紧密结合,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理解、综合、分析、表达、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深受出题人的青睐,在近十年的中招考试中成为“保留节目”,几乎每年都考。而且分值都在4—6分之间,对于考生来说相当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的思维路径是什么呢?
要想找到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的思维路径,我们首先要明确中考题的考查类型。纵观近十年的中考题,图文转换类考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翻版必究--[if!supportLists]-->(1)指出要素;(2)介绍画面;(3)揭示寓意;(4)综合应用。
其中后三种类型是常考的题型,第一种题型相对比较简单,近几年较少出现,但这种题型却是解答后三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率先突破。
以上四种类型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符合认知规律,学生按以上步骤一一突破,即可把握这类试题的解题路径。
下面我们按照以上步骤来探究一下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的思维路径。
一、指出要素
明确构图要素是学生理解“图”的第一步,也是进行文字转换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要想准确、全面的指出构图要素,需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结合图示的名称、主题,将图进行“拆解”“组合”,从而找出图示中的构图要件。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仔细观察,找全构图要素。
二、介绍画面
介绍画面是近几年中考中比较常见的题型,是图文转换的关键。近几年
中考题还明确要求按照总分顺序、条理清楚地进行介绍,这对学生答题来说,相当于增加了难度。
介绍画面本质上是让学生根据图示及要求,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一篇介绍图示的说明文,这就要求学生在解答之前要根据图示的构图特点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根据“图”这种说明对象的特点,适合采用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根据近几年的中考题的答案,空间顺序一般采用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中间到两边、由主体到局部;逻辑顺序一般采用由图案到文字、由主到次。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根据构图特点合理地进行划分,或按照空间(左右、上下、中间两边)进行分区,或按照要素(图案或文字)特点进行分类。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正确划分,合理安排顺序。
三、揭示寓意
揭示寓意这种题型近几年也比较常见,学生得分普遍较低。失分的原因大多是答案的很多要点在考场上根本想不到,这主要是因为不能将图示的构图要素和名称、主题、图示上的文字联系起来思考的缘故。
图示的寓意体现着设计者的构思和意图,这不仅取决于构图的要素,而且与图示的名称、主题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学生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相关联想,而不能天马行空、任意发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联系主题,进行相关联想。
四、综合运用
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出题者往往将图文转换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考查,要求考生向别人介绍图示的构图要素及寓意,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失分较多。
解答这类“升级版”的图文转换,需要学生在找全构图要素、合理说明画面、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出题人设置的交际情境,将口语交际的要求融入到答案中。
一般来说,答案需要包含称呼、图示名称、每一个构图要素的含义及图示的整体寓意。即称呼+图示名称+每一个构图要素及含义+图示的整体寓意。
在介绍构图要素及含义时需要运用合理的顺序,一般需要将空间顺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中间到两边)和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由图案到文字)结合起来,力争做到条理清晰地介绍。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看清要求,表达得体有序。
由以上对四种题型解题路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的一般的思维路径:
一、仔细观察,找全构图要素;
二、正确划分,合理安排顺序;
三、联系主题,进行相关联想;
四、看清要求,表达得体有序。
以上为本人针对图文转换类试题的类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总结出的解答图文转换类试题的思维路径,仅为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有思虑不周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